發(fā)布時間:2011-11-24 瀏覽量: 來源:
網絡,,拓展黨建新陣地
視頻談話、網絡黨校,、在線調查……順應網絡時代發(fā)展要求,我省在黨建中積極引入和運用信息技術,,提升新時期黨建科學化水平——
互聯(lián)網上建起“紅色家園”
; “工作一點沒耽誤,,不僅節(jié)省了路費,更節(jié)省了很多時間,。 ”說起今年被選為黨代表的事,,在北京務工的陶廠鎮(zhèn)農民工易宏前特別興奮。在今年的鎮(zhèn)黨代會前,,易宏前被選為含山縣陶廠鎮(zhèn)第十二屆黨代會代表,,從參選到最后批復都是通過網絡進行的。
含山縣是勞務輸出大縣,,過去黨組織與外地黨員聯(lián)系不暢,,黨員教育管理和發(fā)展是個難題。去年下半年,,縣里創(chuàng)新基層組織工作機制,,依托先鋒網,探索建立流動黨員網上黨支部,。陶廠鎮(zhèn)黨委率先行動,,分別在上海、北京和蘇州建立網上支部,,易宏前就是通過駐京網上支部實現(xiàn)異地選舉的,。
“過去駐外支部發(fā)展黨員很麻煩,費時費力,,還要花費差旅費,,現(xiàn)在通過網上就可在線視頻談話,履行一些程序,,無需頻繁往返,,方便快捷。 ”陶廠鎮(zhèn)黨委負責人深有體會地說,。在上海打工的農民工俞能文就是通過網絡入黨的,。他的入黨程序包括入黨申請,、支部報告、組織談話,、黨委批復,、入黨宣誓等全部通過網絡進行,成為含山“網上入黨”第一人,。“以前想入黨,,但找不到門。 ”俞能文說,,通過網上黨支部,,圓了多年的入黨夢。目前,,含山縣已在全國近30個城市建立了43個網上黨支部,,使全縣1000多名流動黨員在異地他鄉(xiāng)有了自己的“家”
如今,運用網絡手段延伸黨建手臂的做法,,正被各級黨組織廣泛運用,。特別是在一些流動黨員較多的地方,建立“流動黨員網上黨支部”,,為流動黨員網上學習,、網上交流、網上審批帶來極大便利,。目前,,我省鄉(xiāng)鎮(zhèn)以上各級黨組織都建立了相關網站,宣傳黨的方針政策,,發(fā)布黨建信息,。銅陵、淮南等地紛紛建起“網絡黨校”,,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網上黨課教育,。 2008年,省委組織部牽頭組建“安徽干部教育在線”網站,,為全省廣大黨員干部提供了學習新陣地,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目前,,16個省轄市,、90多家省直單位注冊在線學習學員超過12萬余人,平均日在線1.5萬人次,,居全國干部在線學習人數(shù)之首,。
網絡黨建新陣地的構建,拓寬了黨群干群互動交流渠道,。目前,,各地經由“網上調查”,、“網上談心”、“網上征求意見”等,,引導黨員利用電子郵件,、QQ群、博客,、網上留言,、在線交流等方式表達意見和建議,在黨組織與黨員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,。合肥市三里庵街道成立首個流動黨員飛信平臺,建立黨員信息庫,,實現(xiàn)對黨員的動態(tài)管理和及時服務,。
傳統(tǒng)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深刻轉變
社會在變,黨建形式也須變,。 “網絡黨建為黨建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翅膀,,是適應世情、國情,、黨情深刻變化的適時之舉,。 ”省委黨校黨史黨建部主任郝欣富教授認為,將現(xiàn)代網絡信息技術導入基層黨務管理,,是提高基層黨務工作質量和效率,,推進人性化、精確化管理,,適應形勢發(fā)展需求的必然選擇,,有助于打破地域、時空的界限和黨組織間的壁壘,,拓展了黨建工作的領域和平臺,。
近年來,各地將網絡黨建作為新形勢下基層黨建的重要手段強力推進,。寧國市委將網絡黨建工作納入全市督查信息工作網絡,。廬江縣廬城鎮(zhèn)塔山社區(qū)黨委、宣州區(qū)鰲峰街道城南社區(qū)黨總支分別成立網絡黨建領導組,,對網絡黨建工作專題研究,、專門部署,為網絡黨建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,。郝欣富教授認為,,當前基層黨組織利用網絡加強黨建工作,主要體現(xiàn)在四個方面:“一是及時發(fā)布信息,;二是進行培訓,,如建立網絡黨校等,;三是提供服務,如為流動人員入黨辦理手續(xù)等,;四是搭建黨組織和黨員之間的互動平臺,,如手機黨支部、網上表決等,。 ”
在推進黨務公開,,促進黨內民主方面,網絡黨建的優(yōu)勢更加顯現(xiàn),。相比傳統(tǒng)體制,,網絡給監(jiān)督帶來了更多便利和快捷。如省委組織部開設12380網絡舉報平臺,,全省各地干部群眾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都可以通過這一平臺舉報,。各地通過設立部長信箱、網絡舉報信箱,、互動論壇等,,受理干部群眾監(jiān)督舉報,聽取干部群眾意見建議,,擴大了監(jiān)督范圍,,拓寬了黨內民主渠道。
“黨員越來越年輕化,、知識化,,黨員的流動性、分散性日益增強,,黨建工作要充分運用新技術手段,,為更多的黨員所認可和接受。 ”淮北市委組織部研究室主任周飛表示,,網絡黨建正促進傳統(tǒng)工作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轉變,,由單邊灌輸向互動交流轉變。特別是黨組織積極回應黨員群眾訴求,,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,,進一步密切了黨組織與黨員群眾的聯(lián)系,黨組織的凝聚力不斷增強,。
構建統(tǒng)一開放“大網絡黨建”格局
當今,,網絡已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,加強網絡黨建無疑是黨建工作贏得主動的一項重要舉措,。但一些基層黨組織對網絡黨建的必要性,、重要性認識不到位,特別是不少農村基層黨組織尚未接通寬帶,,沒有配備電腦,,缺乏懂網絡的人才等,,制約著網絡黨建的發(fā)展。
省委辦公廳機關黨委的一項專題調研表明,,目前我省網絡黨建還是“各自為政”,,缺少區(qū)域性系統(tǒng)規(guī)劃,相關部門自成系統(tǒng),、各行其是,,有的部門甚至辦幾個網站,導致網站重疊,、內容重復,、資源浪費?;咏涣鞑粔驈娛橇硪粋€普遍存在的問題,。缺乏平臺,灌輸式宣傳教育仍然占據(jù)網絡黨建的主流,,黨員群眾缺少發(fā)表意見、表達訴求,、互相交流的渠道,。一些黨建網站在線平臺基本處于休眠狀態(tài),一些地方和部門對黨員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和訴求不夠重視,,看的多辦的少,,說的多干的少,表態(tài)多落實少,,挫傷了黨員群眾參與網絡黨建的熱情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