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15-10-12 瀏覽量: 來源:人民日報
毋庸諱言,,干部“出了一身汗,,仍然不好看”,心中難免有委屈和怨嘆,,也應(yīng)當給予理解,。但從根本上說,沒有不像話的群眾,,只有不稱職的干部,,干群關(guān)系出現(xiàn)隔閡和裂痕,還得反求諸己找原因,。許多時候,,往往是因為沒有把好事做到百姓的心坎上,才造成群眾誤解,,豈能怪“群眾變壞了”,?往往是因為態(tài)度不端、謀事不正引起群眾反感,,怎能責難群眾過于挑剔,?
群眾的意見是最好的鏡子。群眾心中有桿秤,,最清楚誰真心實意對他們好,最明白干部有沒有為他們著想。沒有哪個群眾會成心同一個好決策,、好項目過不去,,也沒有哪個心術(shù)不正、作風(fēng)不實的干部,,能騙過群眾的眼睛,。要想群眾說干部的好、念黨的恩,,就必須拿出真情感,、真本事。走近群眾很容易,,實實在在為百姓做事,,走進群眾其實也并不難。
讓群眾滿意,,得先讓群眾受益,。群眾工作的意義,在于讓群眾得實惠,,生活有起色,、有奔頭。一些干部要么是看領(lǐng)導(dǎo)臉色“下菜單”,,把領(lǐng)導(dǎo)點頭當勁頭,、領(lǐng)導(dǎo)愛好當嗜好,要么是打著民意的幌子,,圖個人虛名,、得個人實惠。不以群眾之心為心,,怎能得群眾滿意,?同民意對表,向民心聚焦,,多與民掙利,,而不是與民爭利,多為群眾利益著想,,群眾豈能不給干部打高分,?
讓群眾“聽話”,得先讓干部“像話”,。有的干部持身不嚴,,干事不實,一遭碰壁還口無遮攔:或是指責群眾為“刁民”,,不好伺候,;或是譏諷群眾素質(zhì)差,,不識抬舉;或是呵斥群眾“跟我做惡就是跟黨和政府做惡”……如此官僚做派,,不僅在群眾面前說話不靈,,還會鬧出不少雷人雷語。群眾不是墻頭草,,是實績而不是權(quán)威,,才能真正讓群眾心服。為人有黨員的樣子,,行事有公仆的里子,,干部“像話”又“像樣”,群眾的大拇指才會豎起來,。
讓群眾信任,,得先讓群眾明白。干部清清白白,、干干凈凈,,無形中有一種強大公信力。公信源于公開,,要取信于民,,就得敢于公開、善于公開,、及時公開,。給群眾一個明白,方能還干部一個清白,,群眾信得過,,干部方才立得住。有的干部覺得自己整天被無端指責和惡意抹黑搞得灰頭土臉,,解決辦法就在于,,推動政務(wù)公開、決策公開乃至“家務(wù)”公開,,確保公示不“假唱”,、公開不“假摔”,經(jīng)得起任何放大鏡,、顯微鏡的檢驗,。
“如果群眾不聽,你就先跟著群眾走,,群眾跳火坑,,你也跟著跳下去。群眾覺悟了,,從火坑里爬出來,,最終還是要跟你走,。”這是做群眾工作的經(jīng)驗之談,。和群眾心連心,、手拉手、面對面,,一塊過、一塊苦,、一塊干,,有鹽同咸、無鹽同淡,,方能贏得群眾口碑,,建起事業(yè)的豐碑。